昨天我去參加了思沙龍的演講,內容是在探討目前中國大陸地區高考制度下的青年學子的壓力與絕望。

  在演講開始之前,先放了一部由周浩導演拍攝的一部叫《高三》的紀錄片,記錄福建省武平一中一個高三班級一群學生與班主任一起渡過這個「關鍵」的高三一年。片中有很多橋段讓我身旁四周的人發出了笑聲,但我從頭看到尾我完全笑不出來,反而是越看越害怕,我怎麼笑得出來呢?

  先來點背景知識,大陸所謂的高考,全稱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相當於我們以前的聯考 or 現在的學測,考試的內容因各省而異,但必考語文(國文)、數學與外語,外語的部分除英文外還有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與西班牙語。高考設立於 1955 年,1966 年文化大革命時中斷,這段期間上大學的資格是由家庭背景決定,主要招收對象為工、農、兵的子弟,招收方式為「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復審」,而這種制度想當然爾到最後演變成人情之間互相酬庸的方式,你推薦我兒女,我也幫忙推薦你兒女,而這些學員上大學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求知,而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使得大學高等教育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功能。這個情況一直到 1976 年毛澤東去逝,文化大革命結束,鄧小平上任後恢復了全國高考,才建立了目前大陸大學的招生制度。

  而最近有篇挺流行的網路文章叫《我奮鬥了 18 年才和你坐在這一起喝咖啡》,講的就是目前大陸廣大農村子弟的社會困境與現況,這歷史背景其來有自。早先中共建國時期,就草擬了「劃分農業與非農業人口」的構想,1958 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讓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有了法源依據,將農民徹底綁在土地上。到了「大躍進」時期,由於錯誤的政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過度損耗土地生產力,短短三年內,糧食產量大幅下降了 28%,導致嚴重的飢荒;而相對於農村,城市在開放改革之後湧入大量資金,開始快速工業化,城市的經濟繁榮逐漸拉大城鄉差距[註一],再加上城鄉的社會福利不同,城市居民擁有較好的社會保險(醫療、失業等),反觀農民在老病傷殘上卻少有保障,使農民遭受次等待遇,在在顯示了中國二元城鄉的對立。根據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國非農業戶口比重佔 36.92,不過這個狀況有逐漸好轉的跡象,2006 年已上升到 43.9(此為統計推算值)。

  由於農村人口不能隨意流動到城市,要合法進入城市的管道通常是入學(錄取市鎮大學,取得市鎮暫住證)、參軍或者是招工(公務人員招員或頂替在城市工作的父輩) 這幾種有限的方式,絕大多數是透過高考取得好成績去城鎮大學念書,在暫住證有效的期間在城鎮找到工作,就可擁有市鎮的永久居留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宛如古代科舉制度下的窮困讀書人,巴望著考上科舉「躍龍門」一樣,只是現在是「跳農門」,命運能否翻身就靠這一年的考試。而在農村的父母為了希望孩子可以翻身,不用跟他們一樣辛苦過日,於是將大筆大筆金額的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甚至是一個家族供養一個高中學生,只希望下一代可以跳脫貧困的農村生活。

  雖然說農村子弟可以透過高考得以有機會脫離農村,但是我去查了一下北大跟清華的網站,發現各省、市、自治區的錄取率有著懸殊的差異,以北京大學來說,招生的名額絕大多數是給北京市的,而不是全國的學生一視同仁,北大今年招收學生 2340 人,北京市分配到的錄取名額就有 685 人,佔全國學生來源 29.27%;比鄰的清華大學也差不多,2006 年招收 2113 人,配額給北京的就有 328 人,佔全國學生來源 15.52%,到了今年北京成績更「好」了,今年招收 1679 人,北京市就有 296 人,佔全國學生來源 17.63%,北京市人口約 1633 萬人,佔全國人口不過 1.1%,按照人口分配來看北京市的錄取率根本是好的嚇死人,難道是北京特別地靈人傑,所以重點大學的錄取率特別高?就我查到的資料,而是有內定條款,比方說北京大學根本保証在北京市的投放名額不少於八分之一(12.5%)呀!這種城鄉上的差距,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請參照《地圖會說話》blog中的《誰是臺大學生?》、《大學榜單的地理》,以及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駱明慶 2002 年發表的論文期刊《誰是台大學生? —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這我就不多寫了。

  好,如果我們不看重點大學,那情況又是如何呢?2001 年廣東省考生報考普通高校錄取率為 50%,全國平均為 49%,有的地區則不足 30%,近年的資料我查不到了,但我想可能也不會好到哪去;就分數上來看,我做了一個 2008 年高考各地錄取分數線的表格:

 

文科

理科

 

 

一批

二批

三批

一批

二批

三批

非農業人口比重%

上海

471

428

 

467

399

 

88.7

北京

515

472

439

502

455

430

 84.33

天津

523

483

 

522

466

 

75.73

廣東

570

524

455

564

510

447

63

山東

583

 

 

582

 

 

46.1

河南

557

513

480

563

517

480

32.47

四川

598

548

522

593

534

510

34.3

海南

723

 

 

697

 

 

46.1

安徽

553

513

500

563

507

489

37.1

雲南

550

510

470

530

475

445

30.5

甘肅

560

501

 

558

507

 

31.09

貴州

566

503

460

521

468

420

27.46

原本我做的表格有全國詳細的分數,可是發現一放進去,語法會塞爆無名的字數上限,所以我挑幾個重點講。上海、北京跟天津為三大直轄市,人均 GDP 為全國前三名,非農業人口比重也最高;廣東、山東、河南、四川則是中國四大人口省,佔中國人口 27.44%,安徽、雲南、甘肅跟貴州則是四個人均 GDP 最貧窮的中國省份,其 GDP 比重合計只佔全國 6.39%,我之所以把海南也放進來,是因為他的要求分數是全國最高的。由表格可以看出,三大直轄市要求的成績都普遍偏低,不管是哪個梯次對應到其他省份都是偏低的;四大人口省的成績要求就比較高了,最低要求分數比三大直轄市高了約 30 分以上,廣東雖然有較高的都市戶籍比重,但推測人口的競爭壓力也迫使成績拉高;最貧困的四個省份,則是不被受到公平待遇的一群,要求的成績跟跟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差不多,在在凸顯出考生的戶口出身,比平等的入學和升學權利更重要。

  記錄片中的武平縣就是一個典型農業縣,非農業人口比重只有 10.41(2000 年),10 個縣民中將近 9 個人是農民,在這種情況下,貧困的農村父母更切盼著子女能靠高考翻身。紀錄片中的生活讓我想起我以前考高中跟大學的情景,只是情形更誇張,人人桌上堆著高高的課本,一低下頭根本看不到人,這一年就是要過這樣的生活。班主任王錦春一開學就開始「動員」,跟同學們說:「四個人考一個人,你要打贏三個人,你才能考上本二」,要「拿出半條命命來」拼,是同儕間拼到你死我活的競爭,將別人踩下去我爬起來,套句電影《投名狀》中的話:「這是戰爭!」來形容這樣的日子一點也不為過,甚至在班會上鼓舞士氣,班主任放著齊秦的《北方的狼》,要同學們會唱的一起唱,要同學們像狼一樣-孤獨而冷血,眼中只有高考-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好了,既然已經把學生推上戰場了,再來就是鼓動「後勤」的父母了。在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在講台上像要求學生一樣要求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明年升學問題當作一年當中的頭等大事來抓,沒有什麼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甚至要求父母之間婚姻相處要和順,「千問不要去鬧離婚什麼的,要夫唱婦隨,你要離婚,等你孩子考出去以後再離」,我看了真的是大吃一驚呀;而貫穿片子的是一個女生的獨白,像是「戰地日記」,又像囈語,不停鼓勵自己不要放棄、不要氣餒:「只要妳咬緊牙關,閉上眼睛,拼命往前跑,總有一天你會成功的。記住,閉上眼睛,拼命往前」,我記得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實在好心疼。

  不過我挺欣賞這個班主任的,感覺他非常照顧自己班上的學生,學生考差了跑去跟老師哭訴,這老師還會一直幫學生加油打氣,乃至這學生後來挺不住壓力打算回鄉去明年再來,這老師一接到消息就跑去車站附近尋人把學生找回來;到了考試當天,在休息時間的時候把自己學生聚集在一起鼓舞士氣,齊呼口號「旗開得勝」、「大功告成」,這樣的老師在台灣的話絕對是個優質認真的老師呀!

  片子也寫實記錄了這些孩子們上課的情形,只要一有空閒,就人人手拿著講義、課本開始念誦要準備的內容,也不管是否合理正確,背就對了,完全沒有自主批判思考的空間,與增進成績無用、無關的一切事物,一律切割,比方說在王錦春班主任的訪談中,他提到過以前有對學生情侶,女生想要分手,影響了男生的情緒和成績,於是老師強力要求這個戀愛一定要談下去,為的就是不影響男生的情緒與成績,後來雙雙都考上大學,這老師還引以為是得意代表作,把實用功利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另外我也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政黨積極招收優秀學生推薦入黨,學生表面上非常積極,但事實上卻極為樣版。學生要入黨之前,會跟審查委員們一起開會,要入黨的學生要先站起來說明入黨的理由,片中的學生拿起小抄開始念,理由實在有夠漂亮,漂亮到不收這麼一個愛黨愛國的學生不行呀,而且念不夠還可以在委員面前當面拿旁邊同學的小抄繼續念,某甲念完某乙念,開始剛剛同學間互傳的數張小抄,把段落再重新排列組合,於是新的漂亮理由又「組合」出來了!!!真是太樣版了!!!然後投票的時候都是全體一致通過推薦,沒有人反對 or 棄權,這跟我以前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模一樣,一個法案的通過絕對是全部一致贊成,沒有人反對,美其名是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實際上卻是只有一種聲音的一言堂,再回頭看看之前學生完全不批判就吸收的學習,於是養成了年輕人「迎合」的習性,為什麼中國有嚴重的貪腐、好隱瞞事實、報喜不報憂的原因我突然間都理解了,因為這樣的循環結構已經進行了太久了。

  講到循環與全體一致通過,讓我想起《群眾的智慧》這本書的例子:「二十世紀初,美國博物學家 William Beebe 在南美的森林中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大群的軍蟻繞著一個圓周大約 1200 英尺的大圈圈走動,每隻螞蟻走一圈大概要花兩小時,這群螞蟻繞著這圈圈走了兩天,最後大部分力竭身亡,生物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循環磨(circular mill)。螞蟻有一個很簡單的生物特性:在找不到路時,會循著前一隻螞蟻留下的氣味前進,螞蟻不會思考,但卻能成功囤積食物、繁殖、擴大領域,這樣一個簡單的行為,讓螞蟻成了陸地上數量最多的動物霸主。但有時這個法則出錯,循環磨就會讓整群的螞蟻因此自滅」,從眾是個減少探索成本、增加效率的行為,因此演化中成了許多動物的本能,包括人類也是。

  1968 年,社會心理學家 Leonard Bickman 等人作了一個小小簡單卻經典的實驗:他們在街角安排一個人拼命看著什麼都沒有的天空時間一分鐘,果然就有少許的路人停下來,看看天上有什麼。第二天.心理學家安排了「五人看天小組」,停下來的路人暴增了四倍,等到安排 15 人一起看天,有 45% 的路人會駐足,再增加人數,竟能吸引到 80% 的路人停下來看看空空如也的天空。經濟學家把這種行為稱作「資訊階流」(information cascade),當超過一定人數後,比方說之前的五人看天小組,人們就會停止依賴自己的知識,轉而模仿其他人的行為,結果群體就錯出錯誤得離譜的決策。群眾累積的是愚蠢嗎?其實不是,群眾累積的是智慧,但共同做的決策是愚蠢的......

  要讓「群體的智慧」成形有四個要素:

1. 多樣性
2. 獨立性
3. 分權化
4. 有一個可以統合群體中眾人意見的機制

一、多樣性
單由菁英組成的團隊,由於成員間具備的能力太相似,反而不會勝過由較多樣化成員(前提是,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組成的團隊。平均不是平庸,多樣化可以相互抵消彼此判斷中的謬誤並增加正確資訊的選項。「和諧的團隊」會關閉成員的心智,營造出「從眾的壓力」(改變自己的想法比挑戰群體來的容易),比方說線的長度的心理測試:對於明顯可辨識的三條線的長度,但是只要其他人堅持錯誤的說法,很少有人可以說出自己相信的結論,成語三人成虎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獨立性
蟻群「循環磨」的悲劇—反覆繞直到力竭而死,欠缺獨立性造成,因為每一隻螞蟻都只跟著前面的走,而沒有試圖找新的路。獨立性對於群眾智慧非常重要,因為:
1. 它能使一群人的錯誤不致發生關連,而不至因此危害到群體的判斷
2. 獨立的個體比較可能擁有新資訊。同樣是一比一百,100 人裡的一個人向天上看,可能只有旁邊的幾個人受影響,但是 10 萬人裡的 1000 人向天上看,也許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而資訊階流效應,當資訊階流超過一定程度之後,它會很合理的令眾人停止注意自己擁有的資訊,使群體的成員以他人的判斷作為自身判斷的依據。

聰明的模仿有兩個條件-
1. 剛開始時要有各式各樣的選擇與資訊
2. 至少要有部份人願意在群眾前公開自己的判斷,因為此舉可以打亂資訊階流,讓大眾恢復由自身擁有的資訊或知識作判斷 

所以團隊決策要成功,竅門之一在於:讓人們不要太在意旁人說什麼。

三、分權化
Linux 系統相對於 Windows 系統,前者就是分權化的好案例,每一個獨立的程式設計師都可以做出貢獻。但分權化系統只有在「內部擁有管道以聚集體系中所有人的資訊」的情況下,才能彰顯真正的智慧,少了這種管道就無法提出聰明的決策。

四、統合性
統合性來自於「對於他人反應的猜測」,以及「共通經驗」、「文化」、「習俗」,藉以提升決策的效率。人們為何要合作?因為公平與信任為群體成員帶來最高的利益或降低不必要的損失、成本,那團隊為何會失敗?一是失去多樣性以及獨立的意見,二是缺乏異議份子,產生「團隊極化」的現象,協商常反而造成群體的「極端現象」,開始妥協、從眾,於是群眾的智慧便無法發揮。

  由上四個要素再對照回來這部片,會發現這些學生的群體缺乏多樣性:大家都在念書,不念書不行,會無法翻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因「從眾的壓力」;也缺乏獨立性:學生缺乏獨力對知識批判思考的能力,課本、大人說的就是對的,於是自我價值開始扭曲,開始迎合在上者,換句話講就是盲從。而這也是台灣的學生普遍的情況。擴大到整個中國來講,政府內部缺乏多樣性的聲音、完全服從上位者,沒有獨自立我的意見、權力過渡集中於中央政府少數人手中,我想中國大陸的內部控制失序只是遲早的問題,到時的宣洩窗口稍微好一點的應該是挑起排外情緒,轉移人民注意力,而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對外發動戰爭吧?

延伸閱讀:
1. 壓制人格成長 中國高考以殘酷聞名,2006/06/12,《環球時報》駐外記者聯合報導
2. 我奮鬥了 18 年才和你坐在這一起喝咖啡,2004 年,中華英才網
3. 危險心靈,2003 年,侯文詠著

Reference: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7 中國統計年鑑
第五次人口普查分縣數據(2000 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考試教育網
2008 年全國普通高考各地錄取分數線
3. 北京大學招生網
‧北大 2008 年招生來源計畫(理科文科醫學部)
4.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
‧清華大學 2006 年本科招生專業分省計劃(理科文科)
‧清華大學 2008 年本科招生專業分省計劃(理科文科)
5. 北京市統計局
北京市 2008 年度統計年鑑
6.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團體、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2005 年,James Surowiecki 著
7. 誰是台大學生? —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駱明慶,經濟論文叢刊(Taiwan Economic Review),30:1 (2002),113–147
註一:根據 2006 年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公報數據,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有 11759.5 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 3587 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