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國家地理雜誌實在是太精采了!!!還沒看嗎??快去書店找個位子坐下來慢慢欣賞吧~~

      六百年前,1405年7月11日,鄭和接獲出航的聖旨,率領龐大的明朝船隊從蘇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七次歷史性航行。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在1492年發先了新大陸,達‧伽馬(Vasco de Gama,1469-1524)於1498年,才繞過非洲的好望角抵達印度南方商港卡利卡特(Calicut),當達‧伽馬在東非上岸時,當地的居民向他們誇示精緻鑲邊的刺繡青絲帽,非洲人嘲笑葡萄牙人所拿出的小玩藝兒─小珠子、鈴鐺、珊瑚項鍊、洗臉盆─而且似乎不認為他們的小船有什麼了不起(他們的船隊只有三艘舊帆船),村中的長老說,在很久以前,曾經有白色的「鬼」,穿著絲綢,駕著大船,到訪他們的海岸,而這些鬼, 據信就是明朝鄭和的船隊。而鄭和在1431~1433年間抵達了非洲,領先了當時的歐洲幾乎一個世紀。

      在考古證據出土之前,史料記載鄭和的"寶船"大小幾乎相當於現今的小型航空母艦,由於太過誇張,所以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不過是稗官野史、子虛烏有的事情。然而,1962年,懷疑便成了大吃一驚。在南京長江南岸,工人們發現了一根11公尺長的木製舵桿,而且曾經連接著大得嚇死人的舵板,面積估算有42平方公尺,剛好可以轉動傳說中鄭和的"寶船",而且不只一艘,學者推測他手下可能有62艘這樣的"寶船",認為這些船長120公尺、最廣處達50公尺,有9根桅桿、4600平方公尺的主甲板,排水量最少2700公噸,尺寸相當於達‧伽瑪旗艦聖加百列號的十倍,旗下其中一艘船的一面甲板,就可以容納下哥倫布與達‧伽馬所有的船隻。 另外還包括110公尺長、有8根桅桿的馬船(船隊中最快速的船隻)、85公尺長的糧船、70公尺長的座船、55公尺長戰船,他所率領的船隊,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海上的移動城市,考證明代的史料,推測有超過300艘船隻參予下西洋的主要航程,而船上的人員也是多的嚇死人,包括將近3萬名水手和海軍、7位欽差正史太監、數百名其他官員、180位醫生、5位陰陽師,還有各種級別的術士、鐵匠、木匠、裁縫、廚師、商人與通事(即翻譯人員)。

      7次的航行,結合了商務、探險與外交,船隻載了上百萬噸的絲綢、陶器,用來交換香料、寶石與礦物,除了航行的驚滔駭浪,也曾多次捲入區域紛爭,如1407年在麻六甲海峽殲滅了廣東海盜陳祖義的船隊(計有5000名的海盜陣亡)、以及1411年在斯里蘭卡參予了一次大型的陸戰,該次戰役也是帝制中國軍隊在海外參予過的唯一一場重要入上戰役(哈哈...境外決戰),這場戰役的開端是北方信印度教的太米爾人與中部和南部兩個互相仇視的僧伽羅佛教徒群體開戰,其中一個佛教徒統治者隊一群上岸的中國人發動攻擊,鄭和被迫採取行動,鄭和採取高明的戰術,使敵軍的船隊攻擊徒勞無功,最後門戶洞開,而輕易地被攻陷了。

      不過最令我感動的是鄭和對不同文化與宗教的寬容。1911年,一位英國工程師在港都加勒附近散步時,發現了一塊刻有中文、泰米爾文與波斯文的花崗岩,後來證實是1410年鄭和在斯里蘭卡南端的頓德拉岬豎立的紀念石碑。三段銘文分別獻給佛陀、濕婆與阿拉,為的是感謝祂們的憐憫與崇高的美德,並祈求祂們庇祐旅程平安,石碑記載著向斯里蘭卡佛教、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主要寺廟獻以同等的供品,有金銀、絲綢與其它珍貴的禮物。 鄭和是位虔誠的穆斯林,但是對其他的宗教也展現理解與寬容,當時的亞洲諸多地區,常有整座城市被人以佛陀、濕婆或阿拉之名屠城,歐洲則有數以千計的穆斯林與猶太人被活活燒死,而對女性的迫害,莫過於15~17世紀時所謂的"女巫審判"。這期雜誌中寫道「在他那個世紀充滿宗教狂熱的氛圍之中,鄭和的頓德拉石碑是遙遙領先那個世代的普世宣言。事實上,那個以三種文字寫成的對寬容的懇求,也領先我們現在這個狂熱的世代」,對現今的我們來說,我們似乎一點都沒有進步,實在是非常地諷刺。

     不過很可惜,鄭和的航行一直受到許多反對的朝廷官員影響,明成祖死後,明仁宗便下詔停止所有的海外探險,由於此後中國退出了國際事務,之後歐洲帝國主義開始"地理大發現",四處拓展殖民地,使得當年鄭和的和平、貿易與外交的組合被殘暴的軍事征服取代了。不過明帝國退出海外探險也是有原因的,1420年代晚期,明朝開始內憂外患:蒙古有新的勢力興起,沿岸地區有倭寇入侵,地區上也常有軍閥作亂,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先處理自家門的事還是外國的事務?不過我也只能說,中國失去了一個改變亞洲與世界的一個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