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redit: NASA and J.J. Heste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這張照片是由NASA的Hubble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捕捉到了天鵝座環狀超新星爆炸的一塊小區域,天鵝座環標明出距今15000年前一次巨大的恆星爆炸,所造成的擴張中泡泡狀爆破波動邊緣。超新星殘骸除了扮演增加宇宙中重元素的重要角色外,也透過擠壓星際介質,引發新的恆星形成。

這張前所未有的清晰照片,顯示出天鵝座環在衝擊波背後的結構,使得天文學家可以第一次將理論模型和真實的爆炸結構做直接的比較,此外,這些超新星殘骸的爆炸模型,是了解新形成的恆星吹出的恆星風,造成激烈的恆星噴流,這種大範圍的天文物理現象的重要管道。

當超新星的衝擊波猛烈地撞擊稀薄的雲狀星際介質時,經由撞擊加熱和壓縮,導致這些星際介質發亮,所以說這些撞擊扮演了像是探照燈般的腳色,揭露出星際介質的結構。

一條從左方橫跨到圖片右方的藍色帶狀光帶,可能是由超新星噴出的一小群氣體。這種星際間的「子彈」,以超過每小時三百萬英哩(五百萬公里)的速度前進,在衝擊波的最前端,因為衝撞入星際介質而被減慢。

天鵝座環坐落在天鵝座的北方,經由一團大小約三度(滿月直徑的六倍)的發亮氣體,顯現出一個模糊的環,而這個超新星爆炸在我們的銀河系平面上,距離我們2600光年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